特別呈現|從黑土地到紅樹林:一場跨越南北的星球守護接力
【推廣】
“原來黑土地有多厚,種下去的胡蘿卜就能長多長。”
黑土地學院試驗田的一次調研,讓管麗娜第一次對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性產生從未有過的直觀深刻印象。生長在吉林省梨樹縣的她,至今依然記得童年時,踩在地里那軟軟的腳感,一壟壟翻起的土在太陽下泛著油光。
而在距離吉林兩千多公里的深圳市,在深圳灣的潮漲潮落間,一片紅樹林的一根根胚軸正在自然掉落,插入淤泥。這也是薛博嚴第一次看到長在海邊的樹,如何生長繁殖。
從南到北,黑土地和紅樹林,以其各自的獨特、豐饒和經年累積,守護和滋養著與其為鄰的人們。
人們受其慷慨時,也在日復一日探尋它們得以持續的解決方案。
與黑土地的童年情結
“十多年前回老家,我發現門前那片黑土地已經不像小時候記憶里那么軟了,變得又薄、又瘦、又硬。”平安產險吉林分公司的管麗娜回憶起在自己成長記憶里有著密切聯系的土地時,泛起一陣惋惜,“我們家往上捯飭一代都是農民,大爺家現在還在種水稻。東北人對土地的感情是很深的。”
研究數據顯示,每1厘米厚黑土地土壤的形成需要經過200~400年。土壤中豐厚的有機質是黑土地肥沃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經年累月的開發利用中,黑土地卻在逐漸退化。
管麗娜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這片大家賴以生存的黑土地做些什么。“當時已經有很多的研究專家在梨樹縣的地里做了大量實驗。我找到一位很早開始做實驗研究的老專家,看看能提供什么幫助。”
管麗娜和這位老專家的對話發生在2022年的下半年,“他也是梨樹縣人,從參加工作就和農業打交道。黑土地保護的‘梨樹模式’探索,他是重要的參與專家之一。”當時的她,看到這位退休后返聘的老先生,依然在實驗室、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堅持搞“梨樹模式”的推廣,深受震撼和鼓舞。
如果將玉米秸稈覆蓋在土地上,不僅可以讓黑土地降低水蝕、風蝕帶來的水土流失,還可以增加腐殖質以增加土地有機物含量。這便是“梨樹模式”保護黑土地的作用方式之一。梨樹模式還包含玉米秸稈覆蓋免耕種植模式、玉米秸稈覆蓋條帶旋耕種植模式、玉米秸稈覆蓋原壟種植模式、玉米秸稈高留茬壟側栽培種植模式。
保護黑土地的可行之法找到了,但并不意味著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比找到解決方案更困難的是,如何讓該模式在整個吉林省乃至更大的黑土地分布地區得以推廣。方法論傳遞到農戶們的耳中容易,但傳到他們的心底,并且變成行動卻不是易事。收獲期把秸稈都覆蓋在地里不難,但讓農戶開春時對著隨意“躺著”的秸稈耕種卻很煎熬。
經過幾番深入交談,老先生提出希望有一種辦法能提高種地的農戶們對黑土地保護的積極性,“大家把地種好的同時,也會對黑土地的保護更加重視。”管麗娜聽到這里,立刻想起公司在助力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方面有相關支持政策,當她把想法和老先生一說,二人立刻一拍即合。
依托平安產險鄉村振興資源,梨樹實驗站新增了科研設備,有助于加快推進黑土地保護研究成果及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實施。此外,平安產險積極協助當地召開農業領域高端學術論壇,通過培養一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和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的推進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人才基礎、技術基礎和社會基礎。
在梨樹縣的黑土地里,農業專家們十多年“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努力成果,在平安產險因地制宜的綠色保險創新助力下,正讓更多黑土地重新變黑,變得更黑更厚。
梨樹縣的黑土地正在歲月點滴中,重新醞釀著那份豐饒。
與紅樹林的神奇連接
當管麗娜在黑土地的田間地頭守護每1厘米的黑土地時,在南方的暖陽里,當咸濕的風吹拂起深圳灣的片片海浪,海鷗飛落在岸邊的礁石上歇腳時,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的薛博嚴正穿著全身防水的連體下水褲,踩在那片紅樹林的灘涂里,觀察樹木的根系、莖干、枝葉,以及一根胚軸從樹上掉落淤泥中如何成長為一棵新的樹。
從小在北方長大的他,來到南方后,因為工作,第一次親眼看到海邊生長的紅樹林,“以前在書籍、資料里看到這個抽象的概念,只是在一串串數字里知道它是很厲害的固碳儲碳的生態系統。”
薛博嚴在2023年的年初,踩在淤泥里親眼見到紅樹林時,那些概念、數據都變成了很具體的東西——是一棵樹、一片葉子、一根胚軸……身處其中的他,感受到了自然對人的治愈力量,對于工作出發點和目的地有了新的理解。
2023年初到當年7月間,他數次下到淤泥中仔細觀察這片樹林在潮漲潮落間如何生長,如何固碳、儲碳,又面臨著怎樣的困難,“極端天氣,比如臺風、暴雨等是紅樹林遭受面積損毀最嚴重的因素,也直接影響紅樹林的固碳儲碳能力;另外病蟲害也是重要監測對象”。
據碳足跡研究院通過計算顯示,每平方米紅樹林每年的固碳量可超過1000克。目前,世界上的紅樹林存儲約62億噸碳,相當于228億噸二氧化碳。假如1%的紅樹林遭到破壞,將會導致約2.3億噸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這相當于4900萬輛汽車(北京市汽車總數的7倍)正常行駛一年的碳排放量。
和這片紅樹林相依為鄰的薛博嚴及其背后的平安產險,意識到保護的重要性。在薛博嚴和團隊反復多次實地調研后,基于深圳紅樹林保護實際和特點,結合《紅樹林保護項目碳匯方法學》碳匯測量方式,于2023年7月25日,在福田區“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系列主題宣傳活動上,與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簽訂了《紅樹林碳匯贈險協議》,推出了國內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
“如果紅樹林遭遇自然災害造成面積上的損毀,碳匯測量方式會依據其計量公式算出這部分碳匯值的損失。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根據公式計算結果進行相應的保險賠償。”薛博嚴介紹該項指數保險的風險保障原理,“首先這個碳匯測量方式是目前國內計算紅樹林碳匯值的創新。平安產險在此基礎上創新推出了對應的指數保險。”
該項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的推出,標志著深圳正式建立藍色碳匯保險補償機制。同時,為響應紅樹林保護,平安產險無償捐贈了首筆保單,以實際公益行動支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以前覺得這片紅樹林是我生活城市的一片風景。但如今,我和它的連接多了一層。”薛博嚴如今發現自己在感受自然美好同時,也能以自身專業守護自然,共同守護藍色星球的美好。
從北方遠赴南方,自然保護、海洋守護、“藍碳”的深度挖掘,為守護藍色星球提供“平安方案”,已然成為薛城內心堅定的目標,“從這個項目開始到現在,我和團隊依然在學習更多藍色碳匯相關的知識。”
從南到北的平安足跡:“碳”路深耕ESG
從黑土地到紅樹林,一場跨越南北的星球守護接力在吉林和深圳間,在管麗娜和薛博嚴的心中、腳下發生。每一次的創新嘗試、每一次的保護創新的落地,都讓可持續多一重可能。
在東北,某片黑土地在未來時間的堆疊中,每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層,背后可能有來自平安產險的金融力量加持。
在深圳,紅樹林在潮漲潮落、日夜交替中,魚蝦鳥類每一平米的棲息地,都蘊含著平安產險的實時守護。
截至目前,平安產險碳匯指數保險已覆蓋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四大類別,成為首家覆蓋“陸地+海洋”生態系統碳匯保險保障服務的險企,并先后承保首單可持續發展(ESG)保險、首單城市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等,覆蓋清潔能源、生態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為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發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2023年,平安產險綠色保險總保額近48.9萬億元,同比增長29.5萬億元;綠色產業保險業務總保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6.4萬億元。
從南到北,從“綠碳”到“藍碳”,聚焦“雙碳”目標,平安產險正進一步拓展綠色保障范圍,為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運行和綠色生活消費等19個場景提供綠色保障,探索“碳”路可持續,講好生態保護的中國故事。
一場藍色星球的守護接力中,平安產險的一抹抹橙色力量,通過綠色金融工具,正在為了那一抹藍的永恒,在中華大地上步履不停。(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