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縣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農牧業發展新優勢
中新網青海新聞3月21日電 (張曉蘭)近期,都蘭縣統籌抓好人才支撐、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綠色發展與高效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全縣農牧業高質高效發展。
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60億元大關,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2.74億元,增長5.1%,對地區生產總值拉動貢獻率為37.1%,農牧區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6元,同比增長8.4%。
專業化人才為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續航助力。深刻把握專業技術人才在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以提高專業認知、推動生產實踐、促進科技轉化為人才培養路徑,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實現矩陣,全縣農牧業生產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逐步向強化專業、注重實踐轉變。注重加強同省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圍繞枸杞、藜麥等特色產業種植技術實地開展培訓指導,并在全省率先建立百人鄉村振興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專家智庫,為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務。以培育本地化專業技術人才為導向,2023年搭建青海省都蘭縣科技特派員001號工作站,組建全縣農技推廣工作室,遴選70名基層農技推廣技術指導員,選派科技特派員,針對性開展農技推廣服務。聘請省農林院專20名家聯合縣內種養殖專業技術人員組建青海高遠錦禾藜麥種植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創新研發具有企業知識產權的青白藜一號品種,研發藜種丸粒化技術,提高藜麥發芽率,降低見苗人工成本,該技術已獲得國際專利。培育的藜麥經營主體已擁有種植及加工有機雙重認證,成為盒馬鮮生,山姆超市等國內大型超市供應方。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實施高素質農牧民培訓項目,開設種植與養殖領域專業培訓班,著力提升專業化技術水平。
科技化水平為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積蓄勢能。充分發揮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優勢,通過科技化、智能化技術手段賦能,強化農牧業科技輸送,突出科技創新技術對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支持力度,加速推進優勢產業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綠色化的迭代升級。農業生產領域,圍繞藜麥、青稞等特色優勢產業,確定種子生產核心區,2023年建成小麥、青稞、藜麥原良種繁育基地8100畝,2024年計劃建成小麥、青稞、藜麥原良種繁育基地、油菜展示示范基地共計5400畝,2023年生產小麥良種181.5萬公斤,種子商品化率達到49%以上;青稞良種72萬公斤,種子商品化率達到30%以上;藜麥原良種39萬公斤,種子商品化率達到70%以上,基本滿足全縣生產用種需求。建立土壤墑情固定監測站點,及時監測為調整農業結構和重要農事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直接的服務,繼續開展春小麥水旱地生產試驗,通過先行先試為審定推廣和投產使用提供依據。枸杞深加工方面引進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培育枸杞低溫真空脈凍鎖鮮設備,日加工鎖鮮枸杞100公斤,有效填補全省鮮果枸杞鎖鮮技術空白,依托枸杞葉蛋白質含量高的優勢,邀請省羊產業平臺專家研發枸杞葉在飼料中的應用,今年將進行飼喂試驗。持續加大優質品種培育力度,先后培育出柴杞1號、青白藜1號、柴青1號、昆侖15號等枸杞、藜麥、青稞新品種,試種成功枸杞番茄,培植出白玉蘿卜等新產業,引進先進的GPS導航播種技術,等行距精準的播種技術有效保證出苗均勻,2023年蘿卜畝產效益達到5000元。同時,在養殖領域大力推廣藏羊母羊妊娠期精準補飼技術、泌乳期精準補飼技術、羔羊斷奶技術、羔羊精準補飼技術等高效養殖技術,羔羊生長周期縮短為6個月,羔羊成活率穩定在95%以上,母羊實現兩年三胎。
機械化投入為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升維定位。以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為主要目標,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機械化技術的有效供給,通過技術引領和裝備支撐,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農業機械化產業鏈不斷延伸。2023年,全縣農作物機耕面積29.78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5 %以上,農業機械效率有效提高36%,畝均增產80斤,農機手人均年收入達3.5萬,實現戶均增收300元/畝。立足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試點契機,統籌實施全縣土地確權面積45%份額11.6萬畝農業生產托管試點,投入中央資金991萬元,培育和選定服務主體15家,在全縣5個鄉鎮20個村提供耕、種、防、收全程服務,服務小農戶1400戶。2021-2023年托管的糧食作物收益高于往年10%以上。2023年都蘭縣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縣。積極運用無人機飛防技術,開展農作物有害生物專業化統防統治,對全縣12.4萬畝耕地開展防控,完成鼠害防控1.5萬畝次,農產品質量產業化經營層次和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