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灘里的隱姓埋名者: 只求奉獻祖國
中新網青海新聞3月13日電(徐嬌)在時代的浪潮中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普通人,卻又干著不普通的事,他們不畏艱難險阻,甘愿為金銀灘草原無私奉獻,他們是二二一廠最堅實的支撐。
艱苦奮斗,無私無畏
在二二一廠區,梁益福的父親在此工作了一輩子。
1982年,梁益福在二二一廠的技校畢業,那時的他并不知道接下來要干什么工作,只是聽從學校的安排進行入職前的職業培訓。培訓期間,有工程師會專門對這些剛入廠的年輕人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二二一廠具體生產什么,能打多遠,產生多少當量。
這份職業的特殊性,使得年少的梁益福內心非常害怕,但他又特別喜歡這份可以去操作器械的工作,內心的糾結與矛盾在此刻達到了頂峰。“剛開始接觸這份職業說不害怕是假的,后來想想其實也沒那么害怕了,父親已經在那里面干了一輩子,我也想在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梁益福坦言。
剛進入車間工作不久,梁益福就被眼前的場景嚇到了,只見同事們戴上護目鏡和帽子,將頭發脖子全部圍起來,口鼻處還戴著一層特制的口罩和一層厚厚的醫用口罩,身上穿著布的和絨的衣服,外面再套著工作服,工作服上還要圍5毫米厚的皮圍裙,用來擋住射線……年輕小伙子哪里見過這陣仗,一問才知道當時有個部件被腐蝕了,拉到廠子里作為返修件。
“當時是真的害怕,但是領導會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加上自己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就留了下來。”梁益福回憶道。
梁益福說:“雖然當時很多同事因為年紀輕沒有成家,并且工作的危險系數太高,所以不愿意在里面干,但是說著說著,也就干下去了。”
那時候的梁益福在學校結識了現在的妻子,與妻子一同在廠內工作,他們每天穿梭在機械的轟鳴聲中,忙碌而有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從開始的緊張、害怕到后來的堅定與奉獻,慢慢地,梁益福一家在廠區奉獻了大半輩子。他覺得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共同的責任和使命感,他們的心中有一個共同的信念。
梁益福希望他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知道,為此他開通了“梁子故事”公眾號,想去全國各地進行演講,還舉辦了演出,梁益福坦言:“現在年齡也大了,我就是想盡可能向更多的人講述那段歷史。”
不為名利,保家衛國
“退伍雖是無奈之舉,但我一日從軍,終生是兵;國家有難,有召必回。”已經68歲的退伍老兵林明福聲音顫抖地說。
林明福曾是青海獨立師步兵第六團的兵,即便現在年華漸老,但在談起那段崢嶸歲月時,笑地像小孩子一樣,眼中盡是懷念與留戀,歲月雖然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剛入伍不久的林明福,在上崗前進行了嚴格的保密教育工作,宗旨就是上不告訴父母,下不告訴妻女,信件、地名全部用代號表示。“那時候的我們,都不知道原來自己天天守的樓里,研制的是原子彈。”林明福回憶道。
對于林明福來說,每天單一且重復的工作任務其實并不枯燥,他的目標就是做好上級交予的各項任務。 “我當時主要負責檢查二二一廠一分廠內工作人員的證件,證件上有照片,需要和本人進行樣貌核對,不是同一棟樓的工作人員堅決不能互相走動。”在談起當時的工作任務時,林明福依舊邏輯清晰,語言堅定。
除了上級交予的本職工作外,巡邏與站崗也是林明福必不可少的任務。“那會人手不夠用的時候,站完崗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感覺自己剛睡著,又被叫醒來去站崗了,苦是苦了點,但我們依舊干勁十足,誰叫我們是軍人呢。” 林明福笑著談起那段艱辛歲月。
“我雖與他攜手半輩子了,但是他當兵時候的故事卻是我這么多年來慢慢拼湊起來的。”妻子徐雙桂說道。林明福覺得,他只是廠區內的一名普通戰士,干的也只是分內的工作,不必將此經歷掛在嘴上,他也似乎從來不主動與家人提及自己年少時的參軍經歷,就連孫子林志華都很少聽到。“爺爺就是我心中的一道光,我打心眼里敬佩他,他的事跡一直激勵我努力學習,我以后也要像爺爺一樣去當一名軍人,為人民服務。”孫子林志華說。
如今的林明福,依舊保持著一位退伍軍人的風范,對待生活提倡勤儉節約,當兵時用過的水壺和牙刷杯一直用到現在也舍不得換。他說:“在部隊的時候用著感覺挺好的,所以就帶回來了,沒想到這一用就是大半輩子,莫要見怪啊。”
顧全大局、舍家為國
孩童時期的竇建德不知道為什么突然要搬家,只記得那天自己跟隨著家中長輩,還有村里的其他幾戶人家一起擠上了一輛綠皮卡車。長輩們行事匆忙,只拿了家中的被褥、炕桌和一些鍋碗瓢盆,這些生活用品就將本身就不是特別大的車廂塞得滿滿當當。
新家是100多公里外的剛察縣三角城種羊場,一家五口人被安置在了一間簡陋的窯洞里。
1975年,二二一廠為牧民子弟創辦的馬背小學剛成立的時候,竇建德的父親在牧場的三個大隊進行教學。 跟隨著父親的步伐,竇建德也在1986年開始擔任教學工作。
竇建德前半生放過牛羊,當過干部,也當過教師。“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感覺自己一直在搬家,粗略算一下大概搬了30多次,條件還是太艱苦了,總感覺吃不飽穿不暖,尤其是1965年的時候,路上看見個穗頭大家都搶著要呢,媽媽一老跟我說,那是人們用來踩的,但是我才不管呢,因為實在是太餓了。”竇建德回憶道。
如今已經70歲的竇建德,頭發花白,但仍能從眼眸中看到一股屬于那個年代的干勁兒。他家中客廳角落墻上掛著一面錦旗,是竇建奎做慈善時收到的,對此他卻不以為然,擺了擺手說道:“這都是小事,不值一提。我退休后能拿到將近5000元的退休工資,相比于前半生的顛簸來說,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幸福、太安逸了。”(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