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通車70年 傳唱藏漢情緣佳話
中新網西藏左貢12月23日電 題:“兩路”通車70年 傳唱藏漢情緣佳話
作者 江飛波 王利文 李江寧 趙朗
“我父親叫丁朝海,原籍貴州,是老十八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戰士,參與了修筑川藏公路。1957年,我母親頓珠拉姆在拉薩醫院里擔任服務員,兩人因此結緣。”12月22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田妥鎮居民賈多向中新網記者講述父輩的愛情故事、經歷等。
今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簡稱“兩路”)通車70周年。70年來,“兩路”是西藏的經濟命脈,更是西藏與其他省區交往交流交融之路。圖為12月21日,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大橋。(無人機照片) 薛蒂 攝
今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簡稱“兩路”)通車70周年。70年來,“兩路”是西藏的經濟命脈,更是西藏與其他省區交往交流交融之路,沿線傳唱著一段段藏漢情緣的美麗佳話。
賈多介紹,父親先后參與、經歷了川藏公路修筑、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以及西藏自治區成立等重大歷史事件,上世紀70年代,父親成為測繪部隊的一員,為青藏高原的地形勘測、地圖繪制等作出貢獻。
“我父親很好學,覺悟也很高,進藏途中就開始自學藏語,有段時間還兼著翻譯工作,我母親也是喜歡他的這些優點。父親申請退伍后和母親就回到了昌都左貢,在高原過上了務農生活。”賈多回憶,小時候父親經常和自己講述進藏途中的經歷、川藏公路修筑的故事等。
“我普通話和藏語都很好,也是受父親的影響。”他回憶,小時候父親還經常教三兄妹唱《歌唱二郎山》《東方紅》等歌曲。
圖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戰士丁朝海(右二)與三位兒女合影,其中左一為幼年時的賈多。受訪者 供圖
賈多現在任雅卓幸福新村黨支部書記,該村位于川藏公路一側。他坦言,自己對川藏公路有很深的情感,“一是父親參與了修筑川藏公路,二是我覺得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公路的話,就什么都沒有。”他說,現在川藏公路又加寬了,開車去昌都邦達機場一個多小時就能到,很方便。
“路好了,路過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山上的特產也賣得出去。孩子們上學、老百姓看病都很方便。”賈多說,每每看到川藏公路,也很容易想起父親、母親。
川藏公路西藏通麥大橋西北約20公里處的易貢茶場,這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塊成規模的茶田。易貢茶場始建于1960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和后續部隊的部分官兵留駐易貢,負責建設軍墾農場。三年后,為響應“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的號召,部隊官兵從四川引進茶樹并試種成功。
現年51歲的李文彪和妻子在易貢經營著一家名為伴山云水小院的家庭旅館。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彪是一位“藏二代”(藏二代是指因父母入藏工作而定居西藏的居民)。他介紹,自己的父親原籍武漢,當年留駐易貢時,認識了易貢籍的藏族母親,兩人系在易貢茶場結緣。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彪是第二代“藏漢夫妻”家庭,他妻子啊牛也是林芝籍藏族。李文彪說,他出生在易貢,母親以前也是易貢茶農,母子二人均在武漢有生活經歷,但最喜歡的還是易貢。
“前幾年,我們發現易貢沒有家庭旅館,我們夫妻商量后賣掉了巴宜區的房子,決定回到易貢,到這里做我們想做的事情——開一家家庭旅館。”啊牛說,自家經營的旅館有12間客房,于2022年夏天順利開張。
圖為12月13日,西藏波密易貢伴山云水小院家庭旅館啊牛在為客人準備晚飯。記者 江飛波 攝
冬天,易貢四周高山山頂被積雪覆蓋,當地著名的鐵山直入云霄,山勢險峻。
夫妻倆經營的家庭旅館頗為忙碌,李文彪負責收拾房間,啊牛則在準備一頓藏餐。“今晚要來一波客人,我得為客人準備晚飯,明天12間客房全滿。”啊牛說,自己喜歡種花種菜,房前屋后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在種植,旅館開業后雖然忙碌,但夫妻倆擁有非常明確的生活目標,每年都會給自己放假,帶上女兒一起外出自駕游玩。
她介紹,家庭旅館生意不錯,2023年實現了約3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利潤,今年預計有35萬元利潤。此前建房時在銀行的貸款估計在2025年夏天可以還完。
“易貢氣候很好,風景也非常美。我們做家庭旅館,當然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這里,來到這里。”啊牛笑著說。
“向天路看發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由中新社西藏分社、青海分社和四川分社共同策劃,本次活動得到建行青海省分行大力支持。(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