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化地區見聞:電網建設是有價的投入,民族團結是無價的財富
中新網青海循化9月13日電 題:青海黃化地區見聞:電網建設是有價的投入,民族團結是無價的財富
中新網記者 胡貴龍 張添福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父母沒有多少機會,能踏進學校的門檻,卻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來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柯生村的小伙斗格加日前如是自述。
“在人生的長河中,有些轉折點看似偶然,實則蘊含著深意。”斗格加的大學生活,便從一次偶然的機遇開始,“它讓我體驗了一段與眾不同的旅程。”
斗格加口中“偶然的機遇”,即國家電網黃化供電公司的“三定”(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模式。
黃化供電公司總經理楊道勛介紹,“三定”模式即與高校合作,解決農牧區學生上學和就業問題。2020年以來,該公司累計幫助56名農牧區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其中的12名已經畢業并進入公司工作,促進了艱苦地區脫貧家庭勞動力成才就業。
“在校期間,我沒有錯失過獲得獎學金的每一次機會。”作為“三定生”并已成功在黃化供電公司入職的斗格加說,“我將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以更加專業和高效的工作,為家鄉的民眾做貢獻。”
黃化供電公司擔負黃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三縣和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供電任務,服務用電客戶77萬人,少數民族客戶占比達90%以上。
圖為嘉賓參觀黃化供電公司“同心筑夢、和美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張添福 攝
“三定”模式只是該公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環。近些年,該公司建成“同心筑夢、和美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有形有感有效宣傳展示電力央企立足安全生產、電網建設、優質服務等主責主業,助力地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以8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和同仁阿瑋電力愛心服務隊為載體,開展安全保供、優質服務、電網建設等服務民生工作;制定黃化電網區域寺院清單、各民族節日表及各民族分布簡圖,針對性做好重點區域供電服務;設立“藏漢雙語服務窗口”和“綠電繳費通道”,持續做優個性化服務……楊道勛說,要讓各族民眾切身感受到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
近些年,一批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相繼建成落地。黃南州首座330千伏變電站(同仁變)建成投運,高標準建設澤庫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幸福山等3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面啟動農網鞏固提升工程,骨干網架得到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接入能力顯著提升,有力支撐了地方發展。
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關巴村是一個撒拉族、藏族聚居村落。國家電網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馬承明對此間變化,如數家珍。
實施配電網改造、安裝95盞路燈實施亮化工程、安裝電熱炕39個開展暖冬工程、購置羔羊132只鼓勵家庭養殖……馬承明說,關巴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2181元,增加到2022年的9961元。
而馬承明自己也已融入關巴村。大家伙說,“馬書記穿上工服,就是電力職工;脫下工服,就是村里干活的好把式。”
在關巴村,黃化供電公司建成“電力愛心超市”,村民通過環境衛生清理、走訪慰問老年人、配合開展村莊規劃等,都可以積累積分,并可在“電力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黃化供電公司在關巴村和黃南州尖扎縣尖巴昂村的兩個“電力愛心超市”,累計兌換物品價值92.27萬元。
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畢紅衛介紹,“電力愛心超市”已在青海全省鋪開,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閃亮品牌。
圖為電力職工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黃乃亥鄉“問診把脈”安全用電。祁正吉 攝
106戶人家世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崗察鄉吉合看卡村等8個村落。為了通電,電力部門共架設電桿457基,總計電網建設成本534.73萬元。當地電力員工說,若僅計算電費,幾乎不可能全部收回建設成本,“電網投資是有價的投入,民族團結是無價的財富。”
黃南州澤庫縣麥秀鎮克寧村有237戶人家,是麥秀鎮供電所管轄最遠的用電客戶群體,電力職工單趟就需要3小時車程。當地電力員工說,“這無疑是走最遙遠的路,只為最親近的人。”據悉,黃化供電公司每年消耗車胎400余條,生產用車公里數超過34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85圈。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韓生華說,黃化供電公司在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希望公司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提升供電優質服務能力水平,主動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新青海建設。(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