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城中:出實招求實效 創新打造基層警務治理模式
中新網青海新聞5月7日電 題:西寧城中:出實招求實效 創新打造基層警務治理模式
作者 趙太鑫
如何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派出所工作目標?面對這一課題,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城中分局不斷探索為民服務新路徑、新模式,將“警務前移、關口前置”作為派出所主防工作的實招、硬招,創新打造群防群治、上門服務、公調對接等基層警務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區域實際的楓橋之路。
群防群治有實招
“老楊,戴個‘紅袖標’在這轉悠什么呢?”
“老科長,我現在是‘南川義警’的一員,我的身份從之前服務小區業主轉變為服務整個轄區了。”
“這事有意義,那‘義警’的任務是什么?”
“就是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社區民警開展實有人口管理、矛盾糾紛化解、巡邏防控、服務群眾、維持秩序等工作。”說罷,便一把拉著老科長的手直奔南川東路派出所。
這是西寧市城中區南川東路街道瑞華小區物業經理楊向陽和退休老黨員祁海的對話。
2023年初,城中分局對南川片區實行“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隨著工作的不斷開展,民警發現南川片區地域廣、人口基數大、情況掌握難,加上社區民警年齡偏大,尤其是當前巡邏防控任務量大,在此情形下僅靠社區民警+輔警+村警對29.8平方公里的11.1萬群眾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仍有難度。為積極構筑基層治安防控工作新坐標,社區民警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讓轄區物業、保安、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戴上“紅袖標”、穿上“紅背心”,成立了“南川義警”。
“我住在南川東路這個城鄉結合部轄區,我認為僅靠派出所警官很難做到事事兼顧,因此當李警官跟我提及成立義警這個事后,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通過這些工作我也明白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含義。”瑞華小區物業楊經理頗有感觸。
截至目前,南川警務區義警數量已達到185人,南川東路派出所所長王會峰介紹。
上門服務解民憂
“謝謝你們,我父親年近八旬,體弱多病,因行動不便無法前往戶籍窗口辦理身份證,沒想到你們利用午休時間背著照相器材‘上門服務’。”日前,轄區群眾陳女士拉著城中分局戶政管理大隊戶籍民警何巍的手連連道謝。
原來,今年年初,有群眾在群內反應其父親年邁無法到公安機關戶籍窗口辦理業務,戶政管理大隊黨支部了解到這樣的求助并不是個例,于是決定前移警務端口,將戶籍窗口搬到群眾家中實行“上門服務”。
近年來,城中分局戶政管理大隊以362個“鄰里牽手群”為“前哨站”,時刻關注群眾需求,用實際行動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公調對接促和諧
為探索出一條新形勢下公安調解與人民調解有機銜接化解糾紛的新路子,2023年5月,西寧市城中區建立“公調對接”工作聯運機制。一年來,城中分局倉門街派出所圍繞“公調對接”努力盤活街道辦、人民調解員、司法所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等力量,有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糾紛調解新格局。
“小馬,拿好調解協議書,聯系一下街道辦、司法所以及社區工作人員,我們一起去看看強子夫妻倆,不能讓他們頻頻產生矛盾”。倉門街派出所社區民警顧江海正做著矛盾調解前的準備工作。
經過顧警官和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多次上門調解,強子夫妻倆的家庭矛盾被及時化解。
顧江海說:“日常工作中我們聯合政府職能部門,通過調解與普法的結合、說理與說服的結合、溝通與勸勉的結合,最大限度尋求雙方意見的切入點和一致性,從而修復雙方受破壞的社會關系。有些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看似不復雜,但苗頭性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很容易引發治安問題。”
據了解,今年以來,倉門街派出所通過“公調對接”機制共化解矛盾糾紛32起,化解率達99.5%。(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