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六旬“急診老兵”:搶救傷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中新網西寧3月22日電 題:青海六旬“急診老兵”:搶救傷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作者 張靜 張添福 何君
“滴嘟!滴嘟!滴嘟!”救護車呼嘯而至,醫護人員將擔架平穩抬進急診,立刻進行插管、除顫、心肺復蘇……這是醫療機構中急診常見的一幕。
從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曉,從朝陽微露到暮夜星光,急診作為急重癥患者來院就診的最前沿,是一個全年無休的地方。
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救中心,六旬的中心主任侯明可謂是位“急診老兵”。已經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侯明說,憑著“搶救傷患”這四個字,讓所有急診醫護人員傾盡了心血和時間,只因為這一切都值得。
圖為侯明(右)和科室成員討論病情。張靜供圖
侯明出生于醫學家庭,父親來自醫療機構,母親也是一名兒科醫生。1986年,畢業于原青海醫學院的侯明,進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
彼時,醫院的急診剛剛建立起來。他不僅是科室建立的參與者,也無疑是中國急診事業的見證者。
“我們科室有一個微信群,收到最多的信息就是侯明主任給我們轉發的最新醫療技術的相關文章。”急救中心醫生馬春劍說,這么多年,侯明每天早上七點半前就到崗,手機24小時開機,不管多晚有事給他打電話都可以找到他。
“患者把生命交到你的手上,你就要盡全力去挽救,這需要我們有足夠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綜合能力一定要強,才能做到‘判斷快、決策準、處置穩’。”侯明說。
當提起他的團隊,侯明一臉自豪,“我們急救中心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無名英雄。大家都很有責任心、愛心和奉獻精神,好多醫生睡前不去病房看一眼自己負責的病患,晚上都睡不踏實……”
過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侯明堅守在病區,與病房里面的醫務人員肩并著肩,與病房里的患者心連著心,早早地來,晚晚地回,回到駐地還要保持手機暢通,時刻準備著隨叫隨到。
他說,作為醫院里最前沿、最特殊的一個科室,急診承載了太多生命的希冀。
2023年10月的一天,急診接到一位21歲因藥物中毒的患者。“患者送達醫院的時候已經停止了呼吸,為了搶救患者,全科醫生齊心協力,默契合作,經過心肺復蘇、血液凈化等一系列緊急治療,三天后患者生命體征逐漸恢復。”馬春劍說。
中毒、感染、呼吸衰竭……很多來急診就診的患者,處于生命體征極不穩定的狀態,有的患者涉及多系統疾病,病情復雜。扎實的“內功”、豐富的經驗、十足的耐心,讓侯明在30多年的急診工作中,成功挽救患者無數,也讓他成為了青海省知名的急診科專家。
“我們面對的往往是急危重癥,作為一名急診醫生,在醫療團隊中有一定的特殊性,這與我們的工作性質有關。而急診患者和門診患者的情況不一樣,多數是突發緊急醫療情況下選擇急診,生理上處于應激狀態,這是急診患者的特點,所以對醫生來說,每一次的接診都是一次考驗。”侯明說。(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