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大通:文體旅全面發展 百姓生活更多彩
中新網青海新聞5月26日電(通宣 張添福)五年來,大通縣文化、體育、旅游工作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融合創新為動力,以優秀優質產品為主線,統籌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強化脫貧攻堅引領,推動文體旅改革發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興文化,展形象,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資300萬元,完成縣圖書館數字化圖書室、縣文化館錄音室建設及城關鎮和長寧鎮中心文化活動站基礎設備等;投資4104.68萬元,在全縣214個行政村實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建成2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4個少數民族土族村村級文化室、289個農家書屋,完成289個行政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實現該縣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全覆蓋。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文化惠民項目,爭取資金110萬元,建立11個圖書館分館、20個村級服務點、33個流動服務點。爭取資金74萬,建成縣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爭取68.76萬元建成5個文化館分館、1個村級服務點。
強化“非遺”文化品牌打造和保護利用。投資80萬元建成集展覽、傳習、演繹、體驗、培訓五大功能為一體的“非遺”傳播中心,集中展示該縣皮影、農民畫、剪紙、刺繡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向化鄉驛卡村皮影雕刻傳承扶貧示范基地和景陽鎮安樂和刺繡扶貧工作坊,組織參加“青繡”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內涵。在橋頭鎮紅河限村、朔北鄉邊麻溝村等村實施農家書屋延伸服務試點工作;建成1個綠色網咖書吧和居家養老書吧,配送圖書和移動圖書館設備;積極完善縣圖書館電子借閱設備,提升縣圖書館現代化建館水平。2018年41萬冊藏書量的基礎上,保證年購書經費20萬元,年購新書6000余冊。
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監督管理。開展文化市場執法監管平臺建設和移動執法先試,實現縣域文化市場管理和全國文化市場監管的實時對接,率先在全省開展文化市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和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工作。
強體育,育新人,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構建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形成全民健身新格局。全縣現有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國家級1所,省級3所,縣級4所,少年武術學校2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所,單項俱樂部5所,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級21人、一級49人、二級186人、三級1377人,為該縣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培訓了大量的體育人才,培養輸送等級運動員多名,并在省、市、全國及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全縣近幾年舉辦各類群眾體育競賽、體育健身、體育表演等活動90多場次,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人數每年達44萬多人次,全民健身活動呈現出勃勃生機,全民健身宣傳周形成一定規模,學校體育得到普及和發展,每年全縣所有直屬中學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少數民族體育得到了繼承發揚;職工體育在不斷發展、普及促提高,全縣每年積極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參加各類體育活動人數達3萬多人次,呈逐年上升勢頭,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抓旅游,促經濟,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強化旅游市場主體建設。全縣發展建設國家A級旅游景區4個、建成旅游扶貧重點村14家,扶持鄉村旅游接待點265家,評定星級鄉村旅游點36家,培育旅行社(含門市部)21家,建成旅游星級賓館4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家,省級五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1家。
突出規劃引領,加快旅游投資建設。堅持生態文明優先發展理念,編寫《大通縣十四五文化體育旅游專項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大通縣全域旅游總體發展規劃》《大通縣鄉村旅游產業帶總體發展規劃》《大通縣4條鄉村旅游產業帶建設性詳規》。
實施“旅游+”,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發展冰雪旅游、鄉村旅游,積極舉(承)辦“六月六”老爺山花兒會、鷂子溝冬季冰雪旅游季等重大賽事節慶及“游魅力大通 賞煙雨杜鵑”主題的大通鄉村旅游直播推介會等活動,打造“一城山水、大境通達”文化旅游品牌,不斷提升大通在省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