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全國頂尖專家學者云集樂都智慧賦能民族建筑
2024年09月12日 09:25
來源:青海日報
9月11日,記者從在海東市樂都區召開的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學術年會上獲悉,來自全國的頂尖專家學者云集,聚焦城市更新發展與民族建筑保護、歷史街區保護、建筑遺產數字化保護以及民族地區建筑、民族特色村鎮保護等進行智慧賦能,共賞河湟建筑藝術獨有魅力,共商傳承保護利用路徑,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脈的體現和延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優秀文化資源。目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57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七十余萬處。然而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推進,文化趨同現象日益明顯,在保護與發展不斷碰撞中,面臨著如何平衡保護與開發、解決傳統工藝的傳承、借助現代科技推進民族建筑創新轉化等諸多挑戰。
與會專家學者重點聚焦挑戰及熱點難點,緊扣中華民族建筑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等,挖掘展示民族傳統建筑智慧,探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新路徑,樹立并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文化符號形象。
樂都區作為河湟文化重要發祥地、核心區和承載區,文化底蘊深厚,境內的明代早期宮殿式建筑群瞿曇寺、彩陶流淌成河的柳灣遺址以及關帝牌坊、西來寺、魯班亭等諸多建筑文化遺產,以其獨特魅力和厚重底色,成為中華民族建筑美學體系矩陣中靚麗呈現,為樂都區域民族建筑添彩。(作者:陳俊)
編輯:甘曉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