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傳佛教人士捐資助學:慈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力量
中新網西寧6月27日電 題:青海藏傳佛教人士捐資助學:慈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力量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慈善事業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力量,它體現了人類的同情心和關愛精神。”青海省佛教協會秘書長李加才讓26日表示。
圖為26日拍攝的青海省佛教協會聯合黃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協會開展捐贈。張添福 攝
當日,青海省佛教協會聯合黃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協會,向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金星留守學校和中國傳統村落積石鎮西溝村,捐贈240袋大米和約750床棉被。
近些年,青海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更登桑布活佛發起成立的黃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協會,不斷匯聚天南海北的愛心物資,捐資助學、慰問困難群體,步履不停。
走進金星留守學校,讀書聲朗朗。金星留守學校校長韓世杰介紹,學校由愛心人士捐資建設,占地95畝,是該縣首屈一指的花園式學校,“我們每年鼓勵師生種植蔬菜、水果,讓大家體驗勞作。而到了七八月份,我們收獲的瓜果蔬菜供師生食用。”
“我們學校的學生包括漢族、藏族和撒拉族等。辦學期間,我們受到了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和幫助。而今天的這筆捐贈,是近些年我們接收到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捐助。”韓世杰言辭懇切。
“通過這次公益善舉,愛心人士與我們的留守孩子的心緊緊融合在一起,此刻,我們是幸福的。”韓世杰說,“每一次愛心捐贈,都讓我們的心里充滿感激。我們要辦好家門口的留守學校,辦名校、創品牌、爭第一。”
李加才讓對學生們說,一些同學在求學道路上可能面臨著困難,“但請相信,你們并不孤單。”
“金星留守學校白天是學校,晚上就是學生們的家。”更登桑布勉勵道,希望大家承擔學校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健康成長。
中國傳統村落積石鎮西溝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艱苦,當日除了獲贈大米、棉被外,還獲贈一筆捐款。
西溝村黨支部書記韓守仁說,“感謝向村里的脫貧戶和學校捐贈物資。我們有個想法,要在上級政府部門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在村里的學校開設食堂。”
西溝小學的老師向記者介紹,“我們學校學生居住比較分散,中午部分學生會帶午飯到學校。如果將來建起食堂,這部分學生就會在學校食堂吃上熱乎飯。”
“愛是每個民族都在追求的價值。”更登桑布表示,我們希望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李加才讓說,更登桑布活佛開展的各類社會慈善公益活動,激發了很多人內心的善良和責任感,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慈善行為不分大小,每一份微小的善舉都能點亮他人心中的夢想。”(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