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海晏“點、線、面”多維發力繪就生態環境“新畫卷”
中新網青海新聞10月24日電(張明賓 李雋)近年來,海晏縣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作為“頭號工程”和“頭等大事”,以整體推進、長效管護、重點突破為著力點,通過“點發力、線延伸、面覆蓋”,縱深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常態化、長效化,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綜合治理更加科學、生態建設更加和諧。
海晏縣在“點”上突破,草畜平衡減壓減負。按照“生態優先、以草定畜、轉型升級、協調發展”的思路,扎實推動草地畜牧業轉型升級,實現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強化集約養殖,增加舍飼養殖能力。科學劃分禁牧區、平衡區,按照“戶繁場育”模式,布局58個農牧業產業基地,培育藏羊、牦牛繁育基地7處,核心群300余群6萬余頭只。強化放牧監管,減少天然草原放牧。明確資源利用上限和草原承載底線,按照牧戶草原面積、類型、等級核定載畜量,核定草場448.36萬畝。制定完善生態管護員分片管護、巡山巡查等制度,逐級簽訂禁牧及草畜平衡目標責任書4047份,發放草原生態補助資金2562萬元。強化產業培育,促進農牧業增產增收。
該縣以輸出基地、村社規模化養殖基地為產業培育的突破口,打造規模化生產基地,上新現代化設施設備,推廣經濟效益高、市場認可度廣的海晏牦牛、海晏羔羊等綠色產品,打造“青海湖羔羊”“金銀灘羔羊”等地域公用品牌,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強化飼草保障,創新優質牧草種植。全面提升飼草料保障能力,建成日均產量達6噸的牧草無土栽培試點基地,大力推廣燕麥良種,以“優質牧草生產、外購飼草料”增加飼草供應和貯備能力,通過“東草西牧”等方式發展草產業,提供草料保障,有效解決局部地區草畜不平衡問題。
海晏縣以“線”上延伸,生態整治鞏固提升。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修復提標擴面。統籌實施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美麗公路邊坡治理、鞏固性滅鼠工程。治理道路沿線圖斑1000余畝,騰退公共牧道96.4公里,完成退化草原補播4.3萬畝,整治184處草原私搭亂建,縣財政自籌300萬元完成鼠害防治60萬畝,草原生態保護成效明顯。國土綠化面廣質效。持續深化國土綠化3年行動,投入1600余萬元實施防沙治沙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工程固沙、植樹造林0.38萬畝、義務植樹1.85萬株,森林覆蓋率達11.72%,沙化面積減少至92.6萬畝,濕地資源穩定在35.1萬畝。
同時,統籌“無廢城市”“禁塑”和全域無垃圾整治3年行動等工作,將每周五確定為全縣“環境整治日”,44家單位包片整治200余公里道路沿線環境衛生,構建“縣級統籌、鄉鎮主抓、群眾參與”城鄉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垃圾“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改革精準有力。緊盯傳統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難點痛點,通過“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打包”四級管理運轉模式,在環湖地區率先開展生活垃圾異地轉運焚燒處理,初步實現生活垃圾從衛生填埋向“綠色焚燒”轉型發展。
海晏縣在“面”上覆蓋,長效機制精準有力。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堅持前端抓整改。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各級各類生態環境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好“擴面增福”工程,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綜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四場攻堅戰,實現生態全域管護。堅持后端建機制。建立健全草原無序流轉監管、生態環境執法抽查等規范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林草長、河湖長、田長制,確保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嚴格落實。系統做好天然林保護,草原、濕地、沙區等管護工作,實現基本草原“一張圖”管理。率先在全省推行“五員合一”生態管治改革,得到省委改革辦認可并在全省推廣。(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