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海晏縣推廣運用“六小”工作法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中新網青海新聞8月6日電(馬君智 李雋)今年以來,海北州海晏縣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目標,在全縣推廣應用“六小”工作法,全面激活基層治理“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2023年,海晏縣金灘鄉“六小”工作法被認定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獲得中央政法委授牌表彰。
依托縣、鄉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海晏縣積極構建“3+1+N” 網格服務管理模式,全縣劃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6個、三級網格36個,選優配強網格員及協管員203人,努力將縣鄉網格打造成發現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
同時建立由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牽頭,各鄉鎮領導負責,司法、公安等多部門配合的協同聯動排查機制,發揮紅馬甲志愿服務隊、黨員突擊隊和鄉鎮摩托巡邏隊、馬背巡邏隊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季節性牧場、民族文化活動現場、民間信仰活動點等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隱患排查。今年以來,排查化解小隱患650余件次,做到“排查得早、發現得了、解決得好、控制得住”。
海晏縣以踐行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為載體,黨員領導干部常態化開展下訪接訪,建立落實矛盾糾紛“三級研判”、分級落實“四定四包”責任機制、包案任務分解函告、分類分級動態管理,以及回訪跟蹤問效五項重點制度,以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有人抓、有人管、管到底。同時,通過“上門喧”“涼亭喧”“小板凳喧”等接地氣的“喧板來”協商方式,讓群眾共商“公家事”、共議“大家事”、共解“自家事”,了解群眾不愿說的心里話和沒法說的難心事,形成“苦有人問、難有人幫、事有人管”的氛圍。
2023年,海晏縣榮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入選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今年上半年,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3起,調解率94.98%,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和按期 辦結率均為100%。
該縣將貫徹“兩山”理論、促進鄰里和諧融入日常生活,把解決草畜失衡、放牧爭草、私搭亂建等涉生態、涉群眾糾紛融入環境治理保護總要求,探索推行生態網格員、河湖管理員、林業管護員、草原管護員、村級保潔員“五員合一 ”改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生態環境管護任務有效落實。
海晏縣聚焦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中的難點堵點,持續深化現場辦公解決一批、鄉黨委政府研究解決一批、與業務部門溝通解決一批、納入項目庫爭取一批“四個一批”工作法,出臺《海晏縣促進牛羊出欄獎勵 辦法》等長效機制,推進“五大產業基地”建設,實施“千牛萬羊”計劃,健全配齊農牧業“九個一”配套工程,著力孵化本地“土特產”產銷企業,切實解決農畜產品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質優價不優、增產不增收等突出問題。金灘鄉光明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茶默公路沙礫路面坑槽病害、縣醫院住院樓患者及家屬就餐難等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該縣明確“定牽頭領導、定責任單位、定責任人、定辦結 時限、定落實成效”“包跟蹤、包調處、包反饋”的“五定 三包”工作要求,全面推行“穿警服的副書記”“派出所所 長進鄉鎮黨委班子”等工作機制,帶動提升村(社區)干部辦理小案件業務能力,實現包村領導、村干部、網格員、聯戶黨員橫向聯合調處,縣鄉村縱向協同調處;堅持將“寓法于理、情法融合”的工作理念貫穿到案件辦理全過程,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既評判對錯、維護公平正義重視法律效果,又化解心結、促進和諧穩定重視社會效果,杜絕“小案件”久拖不決或辦理不公演變升級成“大訴訟”。
海晏縣聚焦就業、教育、健康、養老等民生實事,持續深化“1+10”聯系基層服務群眾工作要求和“五聯包抓”機制,采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重點督辦、定期回訪等方式,縣 級領導下沉一線、帶頭示范,落實“民呼我為”“接訴即辦”機制,因地制宜引導黨員干部按照分類歸并、按需點單、黨員自主接單方式,開展“雙報到”“立足崗位作貢獻”“我為群眾算筆幸福賬”“認領微心愿”等活動,及時為困難群眾提供零距離、便捷式服務,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被動”到“主動”再到“互動”的轉變,實現需求和服務“雙向奔赴”。(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