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綿羊改革”到“齊頭并行”大湖北岸小村興
中新網青海新聞8月1日電 題:從“綿羊改革”到“齊頭并行”大湖北岸小村興
作者 潘雨潔
說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的美食店,不少當地人都會不約而同想到以肉質新鮮、口感好著稱的“夏華肥牛火鍋”。
“‘夏華’是我們這里的龍頭企業,其養殖基地、屠宰車間、有機肥料場,到下游的餐飲門店全部在海晏縣,我們村的飼草料基地,就在為該公司下屬的金銀灘標準牛羊育肥基地供應飼草料。”海晏縣哈勒景鄉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更登尖木措介紹。
永豐村是青海湖北岸的純牧業村,全村可利用草場面積 19.5 萬畝,人均占有草場面積 354 畝。近年來,該村立足實際,形成以“草”為主,其他行業“齊頭并行”的發展模式。
2019年,永豐村投資361萬元,建成飼草種植儲備基地,可儲草2萬噸,并掛牌全州“抗災保畜”飼草料基地,通過“村兩委+農牧戶+企業”的模式運營,村集體經濟年盈收達30萬元。同時,爭取山東援建等各方面資金,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實施良種青稞和飼草種植,購置現代機械種植收割設施設備,提高生產能效,滿足市場需求。
無獨有偶,海晏縣青海湖鄉達玉五谷村,在20世紀起積淀下的畜牧業深厚歷史基礎之上,近年來該村成立合作社,繼續培育壯大光伏、種植、旅游等多元產業。
達玉五谷村位于青海湖北岸,平均海拔3400米,全村共有草場35.74萬畝,各類牲畜存欄量4.9萬頭/只。該村民俗獨特、文化深厚,是環湖地區頗有影響“八部落”之一。
村史館內,老舊的生產生活工具按時間軸陳列,生動再現曾經的綿羊改革歷史。
“如今時過境遷,我們也早已開始‘多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達玉五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才太加介紹,該村以區位優勢發展現代畜牧業、生態旅游和菌種種植,建成西海星墅自駕車營地、清湖源牦牛肉加工企業,產業總量加速擴大、結構優化、效益提升。
同時,該村嚴格落實以草定畜,根據草原類型和生態狀況,合理劃定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推行“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舍飼半舍飼”,調整優化畜種畜群結構。
永豐村和達玉五谷村正是海晏縣“一城五業、全域生態”發展格局的縮影。近年來,全縣各鄉村堅持“產業融合、牧旅+”理念,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振興互融共進。
7月下旬,由青海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組織的“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海北站)舉行。四天的采訪中,中央駐青媒體、省垣主流媒體記者重點關注基層黨建對海北州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民族團結進步等工作的帶動促進效應,總結特色亮點經驗,開展文圖視全方位、多角度、分階段的宣傳報道。(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