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植電”青年:項目投產,像養大孩子那么開心
中新網青海大柴旦5月2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植電”青年:項目投產,像養大孩子那么開心
作者 陳宗淇 張添福
“你要是在那里能待上一年,就算你厲害。”母親曾如是鞭策山東小伙丁莘陽。
但丁莘陽骨子里踏實,也有股倔勁。如今,在以干旱、荒涼而被人熟知的柴達木盆地,這位“90后”一干就是十多年。
“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記者走進國家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重點項目——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大柴旦100萬千瓦風光儲項目建設一線,近距離感知這位在高海拔地區的戈壁荒原“植電”的青年的日常。
項目投產,像養大一個孩子那么開心
今年,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海西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工程建設專責,丁莘陽將精力投入到了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大柴旦100萬千瓦風光儲項目。
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丁莘陽對記者說:“每個工程從無到有,每一位建設者都傾注了很多心血,一片片光伏板努力延伸,到最后全面投產,我會有一種像孩子出生到養大成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上述項目需要架設143萬片光伏板。為此,施工人員需要在戈壁上打近50萬個樁孔,來支撐這片“光伏海洋”。大家伙說,打樁孔、澆筑至組裝光伏組件,就像植樹一樣,而最終收獲的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
丁莘陽在機械鉆孔結束后,復檢鉆孔深度,不時和現場施工人員進行交流。
“我們的鉆孔一旦出現問題,會對后期的施工有很大影響。鉆孔深度不夠,承載能力就差,鉆孔角度不符合,會影響后期光伏板的使用效率和壽命。”丁莘陽說。
近50萬個樁孔的復點是一項大工程,而項目高標準開工建設,并打造成標桿項目,丁莘陽和同事們還得負責必不可少的100多項材料。
丁莘陽望著窗外突然刮起的一股風沙說:“雖時常有風沙來襲,但工作還是得抓緊。綠電是大勢所趨,我們能在光禿禿的沙漠中‘植出’綠電,也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情。”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
“以前只知道青海海拔高,比較干旱,但當司機師傅接我去電站時,越走,越荒涼。”丁莘陽回憶道。
丁莘陽說:“漫天的風沙和一年四季少見的綠色,是我對這片土地最深刻的初印象。”
丁莘陽是家里的獨生子,大學之前未離開過山東,大學畢業后來到青海工作,“我自己都沒想到,我能在離家這么遠、環境這么艱苦的地方,一待就是十多年。”
雖然與家人相隔兩千多公里,但家人永遠是丁莘陽最堅強的后盾。
“我的妻子和我是高中同學,知根知底。她不僅支持我,還在山東老家照顧父母和孩子,不會讓我擔憂。”丁莘陽深感妻子的不易,總覺得自己虧欠不少。
在高原地區工作,絕非風輕云淡。丁莘陽回憶說:“一次,我在值班,宿舍里只有我一個人,夜晚高燒不退,我連拿起手機的力氣都沒有,而離工地最近的醫院則有30多公里。”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這十多年,丁莘陽從一名普通的光伏電站運維人員,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項目專責,他見證了柴達木盆地乃至青海省在新能源領域的不小成就。
丁莘陽原定在“五一”假期回山東看望家人,“現在一看,要泡湯了。項目建設馬上就到最忙碌的時候,這時可抽不開身。”
采訪結束,未作道別,丁莘陽已轉身回到辦公室,和同事們探討項目施工進度。(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