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大通:“菜籃子”里的豐收年
中新網青海新聞10月9日電(許英 楊彩霞)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回望大通縣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猶如翻閱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從農業的蓬勃發展到工業的轉型升級,從教育的薪火相傳到醫療的貼心守護,從文化的傳承創新到旅游的蓬勃興起……每一個行業都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金秋時節,走進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蔬菜種植基地,成片的紅菜苔出苔勢頭良好、翠色欲滴,長勢喜人。放眼望去,數十名務工群眾在菜地里忙著掐苔、搬運,一派豐收繁忙景象。
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入駐大通以來,利用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足、溫差大的特點,發揮冷涼蔬菜的適宜產區的優勢,待年內頭茬豆苗于8月初全部上市后,搶抓機遇,種植了面積達220余畝的第二茬新品蔬菜紅菜苔,經過近2個月時間的生長,搶“鮮”上市。據了解,這些蔬菜24小時內就可隨著冷鏈物流通道便“強勢出圈”,走俏北上廣等全國各大市場。
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陳飛說:“我們企業已經入駐大通8年了,目前基地占地面積2000多畝,其中施設溫室占地500多畝,施設溫室種植的蔬菜有菜瓜、辣椒、黃瓜等蔬菜,露天地蔬菜面積占800多畝,主要種植豆苗、龍牙白菜等訂單蔬菜,主要銷往北上廣,每年蔬菜總產量達600萬噸,年產值達1800多萬,輻射帶動六個村務工人員達1500人次,年發放工資130余萬。”
家住城關鎮寺咀村村民馬彩霞,一家四口人靠種植幾畝地為生,為了補貼家用,她就到鄰村的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長期務工,一年下來有3萬多元的收入。
務工人員馬彩霞說:“已經干了4年多,一個月的工資2000多元,家里的孩子也能照顧上,家務活也能做上,一切都好,比外面打工好,是家門口的工資。”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近年來,大通縣著力培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的新三品一標為落腳點,保障蔬菜穩定生產和有效供給,加大產銷對接力度,是西寧市重要的“菜籃子”穩產保供基地。
據介紹,目前全縣累計建成日光節能溫室3295棟,塑料拱棚780棟,智能溫室11棟。建成千畝以上的蔬菜基地6個,百棟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11個。全縣蔬菜播種面積7.38萬畝,年總產量24.11萬噸,其中:設施面積1.55萬畝(含復種),年產量達5.425萬噸;露地蔬菜種植面積6.25萬畝,年產18.685萬噸。全縣累計建成保鮮庫23座,儲藏能力26000噸,2023年銷往省外的甘藍、茼蒿、豆苗、西蘭花等冷涼蔬菜數量15萬噸,產值達3.8億元。利用高原冷涼蔬菜產業園資金900萬元,打造高原冷涼蔬菜種苗繁育中心,建設凈菜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建立蔬菜生產線3條,實現年加工蔬菜 600 噸,推進“ 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蔬菜產業變身為全縣支柱產業,持續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增強經營主體生產蔬菜的積極性,將產業興旺的“幸福路”鋪到群眾家門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大通清明油菜籽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清明說:“今年種植了300多畝蒜苗,今年的市場行情比較好,收益也挺好的,增強了我以后種植蒜苗的信心。”
縣農業農村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廣生說:“按照西寧市‘菜籃子’工作的要求,大通縣大力發展蔬菜產業,近年來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2024年大通縣農業農村局建立了9個百千畝基地,其中重點打造了茼蒿、豆苗等六個單品精品基地,以訂單方式銷往上海、福建、廣州等大型的批發市場,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下一步,我們繼續做大做強蔬菜基地,助推鄉村振興。”(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