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湟源:民間文藝團隊助推文旅深度融合
中新網青海新聞7月23日電(馬顏婷)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文化館在民間文藝團隊管理工作中轉變思路,對不同門類的藝術團體進行整合,以文旅融合為落腳點,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利用節慶期間各類活動以及古城常態化演出,發揮民間文藝愛好者的特長,為增強文化交流認同,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推動經濟增長提供新路徑。
據介紹,目前,湟源縣登記在冊的民間文藝團隊有64支,加入西寧市民間文化協會的團隊為33支,他們長期活躍于田間地頭、農家小院、社區廣場、大小文化舞臺,展示著群眾文化的獨特魅力。
規范管理 加大民間文藝團隊扶持力度
湟源縣制定了《湟源縣民間文藝團隊管理辦法》,對縣域內的民間文藝團隊進行了調查摸底,掌握團隊規模、人員構成、活動開展等情況,為規范管理提供依據。并明確民間文藝團隊的注冊、組織、活動、財務等方面的規定,確保團隊的運作符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
同時,定期對民間文藝團隊進行評估,了解團隊的運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改進。對表現優秀的民間文藝團隊進行表彰和獎勵,鼓勵團隊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和影響力,促進民間文藝團隊的健康發展。
此外,按照湟源縣政府《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辦法》,湟源縣文化館積極組織申報工作,按照團隊獎補與作品獎補兩種獎補辦法,細致梳理全縣文藝團隊的情況,從團隊基本建設、作品創作、獲獎榮譽、未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綜合分析,為符合《資金獎勵辦法》的11支團隊撥付獎補資金29萬元。
舉辦活動 搭建民間文藝團隊演藝平臺
湟源縣文化館引導民間文藝團隊利用戲曲、曲藝、社火、舞蹈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進景區,借助丹噶爾古城的旅游資源,開展民俗常態化演出,讓傳統藝術融入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為傳承非遺文化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發展提供良性的循環模式。
同時,轉變思路,大膽創新,打造河湟曲藝劇《歌從湟水來》,將“曲藝”這種傳統、小型坐唱藝術搬上大舞臺,以劇目的形式展現曲藝藝術魅力;深挖湟源故事,邀請著名導演、編劇、音樂、舞美等組建劇目主創團隊,從全縣曲藝人才中挑選能力較強、舞臺表現力豐富的演員,扮演劇中人物,為打造高原曲藝之鄉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強培訓 提高民間文藝團隊創演水平
為提高民間文藝團隊成員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湟源縣文化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培訓,邀請青海省內著名曲藝名家現場指導,從唱腔的運用、唱詞的把握、唱段的選擇、舞臺上的身形步伐的配合、器樂的演奏等全方面的提升,進一步促進現有曲藝愛好者的演繹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同時,督促各團隊要緊跟時代,不斷更新作品,創作出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曲藝作品,唱詞通俗易懂、表演風趣幽默、唱腔質樸婉轉,并依靠這些優秀的作品在省內外各項展演比賽中斬獲佳績,不僅展現了湟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形象,同時為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