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大通:五維驅動促振興 續寫鄉村新篇章
中新網青海新聞7月8日電(馬曉萍)近年來,大通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大通實際,結合區域特色,發揮資源優勢,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等全面振興,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數字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新引擎
大通借力東西部協作機制,攜南京軟件谷共建產業孵化園,以“大通號”為核心平臺,深度運用數字技術和品牌流量優勢,為非遺文創、優質農特產品以及景區酒店等產業搭建銷售渠道,拓寬市場覆蓋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創新設計和科學管理,優化文旅、民俗、夜間經濟等產業布局,促進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已超5萬人,全網曝光量8000余萬次,帶動大通本地入駐商家20余家,上架農產品50余種。舉辦“愛在青海湖之夜”、百人扮嫦娥、牦牛文化節、大馬戲等大型活動10余次,通過大通號門票預約收入超過10萬元。“香姐說媒”、馬戲表演、漢服體驗、舞蹈演繹以及特色美食等吸引10萬名游客,30余位網紅前來打卡宣傳。街區獲得青海新聞聯播、青海日報、西寧晚報等多家官方媒體報道,全網曝光量高達2000萬,直接間接帶動就業200余人。
人才匯聚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大通聚焦人才培養與交流,通過一系列精準化、專業化的培訓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從拓寬產業干部視野的專題培訓,到緊貼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的“訂單式”教育,全力引導干部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引領者與實踐者。通過“鄉村生態振興人才班”“農文旅融合專題班”等,強化實踐操作與經驗分享,有效提升200余名關鍵崗位參訓人員專業素養與實戰能力,激發鄉村振興的新思路與新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非遺活態煥發鄉村振興新光彩
依托民族特色非遺工坊,聯動東部優秀企業資源,帶動非遺項目傳承人等群體實現就業創業,聚力民族特色文化載體運營和非遺文創產品開發。引進時尚圈資源,工坊連續兩年參與“上海時裝周”官方時裝秀、“工作坊”和“為蔚藍”可持續時尚設計特展等活動,并與多位時尚設計師合作、將青繡元素推廣登上國際時尚的舞臺。同時,持續開發大通縣農文旅產業潛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目前累計開發文創產品6大類50余款,青繡非遺產品15款超2000件,參與青海省文化旅游創意大賽,連續兩年獲獎。
勞務發展拓寬鄉村振興新路徑
大通縣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對接平臺,優化完善勞務協作機制,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推動輸出地、輸入地信息共享、培訓協同、高效對接實現高效就業,舉辦大型線下招聘會4場,實現勞動力赴江蘇省轉移就業321人、就近就地就業106人。同時,創新出臺雙創政策,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通過對本土拉面、朔山挖掘、家政服務等人才培育、實訓,提升產業人才的技能,讓本土人才“破土飄香”。
產業融合展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以“數字技術+品牌IP+流量經濟”的方式,完善大通牦牛產業科學養殖、深度加工、供應鏈、營銷品牌體系,利用“大通號”開展互聯網營銷和品牌IP故事系列包裝,深入打造生態品牌——大通牦牛“阿耶神”助推縣域經濟提檔升級。同時,邀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為大通牦牛品牌助力代言并與中超球隊合作拓展“體育+文旅+農業”模式,共同助力青海省文旅產業、農牧產業的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