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樂都區:從“溫飽薯”轉變為“小康薯”
中新網青海新聞7月25日電(王桂萍)從一株株幼小的組培脫毒苗,到一粒粒原原種,再經過原種、一級種薯、二級種薯擴繁后,海東市樂都區馬鈴薯經過了關鍵種植環節,打破傳統種植,突破技術瓶頸與難關,完成了馬鈴薯脫毒良種化過程。
近日,青海省馬鈴薯新品種推介會暨種薯繁育技術培訓會60余人來到海東市樂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馬鈴薯育種聯合試驗基地觀摩。走進種植示范基地,連片的高抗病毒馬鈴薯蔥蔥郁郁,綠油油的枝葉鋪滿田地,初開的“青薯20號”花星星點點,喜人的景象綻放出了希望的“薯光”。
“由于脫毒洋芋品質好,產量高,受到大多數群眾的首選和關注……”據樂都區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技術人員介紹,了解到樂都區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年繁育脫毒苗達130萬株,生產微型薯202萬枚,建立原種基地26.67公頃。在樂都區南北兩山海拔2700米以上的冷涼地區,建立了以“樂薯1號”“青薯9號”“青薯10號”為主栽品種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200公頃,年生產優質馬鈴薯種薯7萬噸,效益達1億元。
青海省是我國嘗試脫毒馬鈴薯最早的省份,而樂都區充分利用適宜繁育脫毒馬鈴薯種薯的自然優勢,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馬鈴薯脫毒技術,開始進行莖尖脫毒、組織快繁及種薯繁育工作,經過30多年發展,現已成為全省重要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目前,樂都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5133公頃,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49.8%。
現在,樂都區馬鈴薯從“救命薯”“溫飽薯”逐漸轉變為“脫貧薯”“致富薯”“小康薯”。這變化過程的背后無疑是樂都區委區政府持續深化“青藏門戶·樂都果蔬”品牌戰略,持之以恒將馬鈴薯種植作為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的結果,在品種選育、脫毒種薯生產、綜合技術推廣尤其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如今,樂都區因所產馬鈴薯綠色、環保、無公害,已被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也成為廣大群眾賴以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來到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的地頭,一壟壟洋芋猶如胖娃娃躺在地里。“現在雙膜洋芋、脫毒洋芋種植技術推廣基本全覆蓋,家家戶戶都嘗到了新技術種植帶來的甜頭,種植面積也逐年不斷擴大,洋芋帶來的回報讓我們老百姓是喜上眉梢,今年村里的洋芋已經銷售8萬斤左右。”下寨村洋芋種植大戶梁順德說。
下寨村黨支部書記劉德有說:“起初大多數村民并不看好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不愿種植新品種,更不愿按照新技術操作,但隨著科技人員在村里樹立了幾戶示范戶,為他們提供從種薯繁育基地培育的馬鈴薯原原種,從催芽、消毒,確定種植的深度、密度,再到配方施肥,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乃至怎樣搬運、貯藏,都手把手地教。”
劉德有激動地告訴記者:“現在每年到了洋芋收獲季節,一畝地里能挖出多達3000公斤洋芋,村民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完全信服了科技種田的效果。因為以往,這里的一畝地里最多只能夠產出1000公斤老品種的馬鈴薯種薯。”
科技讓洋芋擁有了好品質,但這并不意味著立馬就能占領市場,如何讓農業品牌叫得更響、傳得更遠?成了新課題。
近年來,樂都區把優質馬鈴薯種植作為全區第一特色產業品牌,多種舉措推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將農業品牌建設作為引領帶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的“助推劑”,樂都洋芋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全區20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經營等模式,馬鈴薯總貯藏量可達10萬余噸,成為馬鈴薯生產“主力軍”。同時,加快培育馬鈴薯新品牌,通過注冊“樂薯1號”等商標,“樂字號”品牌優勢進一步顯現。同時,引進無錫市惠山區投資1億元的薯條工廠項目落戶樂都,打造了“農戶生產+工廠收購”的完整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實現“點對點、一站式”運輸銷售服務,預計項目年產值可超1億元,帶動附近群眾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如今,憑借著優越的自然稟賦,樂都區已初步形成腦山脫毒種薯繁育、淺山商品薯規模種植、川水地膜馬鈴薯種植及銷售、加工為一體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格局,馬鈴薯產業正煥發出強勁魅力,持續在樂都區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譜寫“新篇章”。(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