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縣積極探索深化“醫改”之路
中新網青海新聞3月20日電(郭海英 何君)2023年,互助縣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機制、強管理、激活力、惠民生,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優化頂層設計,健全工作機制。互助縣始終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成立了由縣長任主任,主管副縣長任副主任,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制定章程和議事規則,建立月監測、季調度、年考核機制,高位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研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兩次赴醫院調研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協調解決基礎建設、人才引進、薪酬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按照“一院一策”要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分別制定了《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和效果評價標準,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強化制度建設,規范醫院管理。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完善醫院章程和各項議事決策制度。強化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兩所公立醫院均實現收支平衡,住院次均費用下降1.4%,全縣公立醫院醫療服務(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比為39.82%,其中,縣人民醫院37.08%,縣中醫院45.61%,管理費用率為9.04%,公立醫院收支結構日趨優化。醫共體內實行人員、財務、設備、藥品、業務和績效的“六統一”管理和總會計師、總藥師制度,實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牽頭醫院選派科室主任兼任衛生院業務副院長,每兩個月組織院感、護理、藥劑、影像、消毒供應等人員督導鄉鎮衛生院,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質量的同質化。同時,統一目標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院長年薪、績效工資總量和醫保基金掛鉤。2023年基層診療人次占比達到63.27%,縣域就診率92.00%,基本實現了群眾看病“小病不出村,常見病留鄉鎮,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深化薪酬改革,激活醫院活力。全面落實政府辦醫職責,縣級財政對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在編人員工資從40%、50%提高到80%、90%,每年對臨聘人員工資和藥物零差率補助880萬,2023年財政用于衛生健康事業的支出4.1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9.7%,較2022年增長15%。兩所醫院全部實行院長年薪制,納入同級財政部門全額保障并進行動態調整,院長年薪提高到32萬、30萬。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對符合條件的270名臨聘人員實行了院內同工同酬,核定績效總量,2023年縣人民醫院人均績效32414元、縣中醫院36673元。全縣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比53.22%,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74.36%。同時,柔性引進“高原醫學博士工作站”、掛牌名醫工作室等,高原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規范化診治能力有效提升,縣級綜合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56.49%,微創手術占比34.51%,人才引進賦能醫院發展、帶動提升服務能力的作用持續發揮。
轉化改革成效。釋放惠民紅利。加強信息化建設,建成醫共體內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中心,實現醫共體內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進一步為群眾看病就醫提供方便,降低群眾就醫負擔。2023年,上轉縣級507人次,下轉衛生院4988人次,遠程會診4119人次。切實發揮互助縣中醫院中醫藥“龍頭”作用,指導全縣鄉鎮衛生院推廣中醫技術,提升中醫服務能力,全縣中醫藥服務診療人次占比38.9%,中醫藥服務收入占比43.01%,縣中醫院非藥物療法使用比例22%,中醫藥“簡便廉驗”優勢持續發揮。持續強化學科建設,建成省級重點專科2個,申報國家重點專科1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中心”建成并運行,服務環境明顯優化。同時,醫共體內開展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改革,按照“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原則,將籌資總額的90%按人頭打包給兩家醫共體牽頭醫院,結余資金統籌用于醫共體開展疾病預防、中醫藥發展、慢性病管理等,2家公立醫院結余留用資金56.72萬元。
下一步,互助縣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部署,進一步在薪酬制度、績效考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衛生信息化、醫保支付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創出一條適合縣情的“互助醫改”之路,為中西部地區綜合醫改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